先撇開個人感情生活不談
這個三角習題,最早是由Peggy,王馬克先生的愛人所提及
約莫在他倆這神仙眷侶步上柏油路的另一端前
我就被諄諄教誨了
我們先來看看原版的圖
這個由Robert J. Sternberg所提出的三角習題,建構在三個元素上
分別為Intimacy、Passion、與Commitment
姑且翻成 親密、衝動、承諾
而這三個點,建構出來的關係中,讓我們可以隨時檢視這段relationship的位置
簡單地說,Sternberg博士認為一段愛情一定要符合這三個要素
而且,三角形越大,愛情就越豐富。(<--這是博士說的) 接著,我們用文字來解讀這個三角形 先定義這三個點
- 親密:指的是與伴侶間心靈相近,互相契合,互相歸屬的感覺,屬於愛情的情感成份;
- 衝動:原文是passion,你可以說是熱情也能說是激情,強烈地渴望與伴侶結合,促使關係產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動機,也就是與「性」相關的動機驅力,屬於愛情的動機成份;
- 承諾:包括短期和長期兩個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個體「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的部份是指對兩人之間親密關係所作的持久性承諾,屬於愛情的認知成份
像是,你怎麼定義親密?你怎麼看待passion?
在所有討論的過程中,最常出現把博士的親密解釋成親膩的行為
而把博士說的passion當作我們最初始的彼此吸引、契合
亂了嗎?別管那麼多,再回頭去複習一下博士的定義!
好,接下來說的,都是照著博士的論述前進
當然沒有絕對,你也可以提出妳的想法
更高興可以彼此討論
位於頂點的喜歡,是由親密來的,因為契合而吸引的喜歡
像是筆友?聯誼?
接著是衝動,也就是熱情、激情
有了那樣的喜歡,再輔以衝動,便能構築一場浪漫的愛
但是如果只是那純粹的衝動
就比較像是東方女孩到了法國或義大利,所得到的滿街追求吧(豔遇!?)
這稱為迷戀!
如果進一步發展,彼此有了承諾,當然是happily ever after
可是如果只是衝動卻又立刻許下承諾
(像是連續劇中的一見鍾情、閃電結婚?)
博士稱為傻愛(其實傻傻地愛聽起來也不錯齁?)
再補充一點,我們通常是根據行為來推演出一個模式
這不代表我們就會照著走
這條路通常是單向的,只是你偶爾可以回頭看看(結果剛錯過一個停車位!?)
過去的媒妁之言,在我的感覺比較像承諾的愛
也就是空虛的愛
當然,有很多人是從這樣的愛出發,再去發展親密與衝動而有快樂結局
沒有對錯!
而一段關係,在經過n個時間單位以後,熱情消逝了
剩下親密與承諾,那就是段陪伴的愛
我們常常聽到的老伴,應該就是這個境界
在博士眼中,最完美的愛情應該是三者兼具...
而我相信這最完美一定都出現過,在每段愛情中
但是時間的長短則大異其趣,有些怨偶說不定以每次5到60分鐘的狀態出現
頻率不等(有人看不懂嗎?或說,這有人懂嗎? 哈哈...)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
小的我繪製了個中文版三角習題
提供參考(這隨時都可以藉由你我的討論而改變,Web2.0萬歲!)
你看到自己的位置了嗎?
對我而言,一段感情慢慢死掉前,會是在 陪伴的愛
當然也出現過,三者突然全部消失的狀況
好吧,或許也曾經有過只剩下右下角的愛
不過,我覺得愛情沒有對錯
就像阿不思說:愛情不談愧疚
兩個人能否一直走下去的因素太過複雜(換個角度其實也相當簡單!?)
再討論下去我應該會崩潰
專心在每個當下,享受它、體驗它,才是最棒的吧?(我這樣說不代表我每次都做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